据《金陵晚报》今日(7月30日)报道,继福喜“臭肉门”之后,南京一家“棒约翰”又被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其冷库中藏着大量的过期比萨面团。“棒约翰”号称是全球三大比萨品牌之一,在全球有4000多家连锁餐厅。7月26日采访时,该店值班经理承认他们使用过期面团销售产品,又称过期面团是给新员工使用的,当一名员工承认早上刚使用了过期面团作为原料销售后,值班经理又表示最近新来员工较多,可能存在误用的情况。
该门店已于7月28日停业。上海棒约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营运总经理丁亮已经赶到了该店,专门处理此事件。

7月26日上午,《金陵晚报》记者和南京市浦口区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位于大桥北新一城的“棒约翰”店。调查人员一进店就在制作间发现了问题,现场加工比萨饼的工人,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口罩。
记者在现场粗略地数了一下,大概有13个铁盘里放有发酵面团,每个盘里的面团大小和数量不等。其中,有5个铁盘的标签上印有生产日期7月19日,有效日期7月26日,而记者采访的时间,已经是7月28日的下午了也就是说,这5个铁盘里放的发酵面团是过期的,并且过期了两天多。
记者数了一下这5个盘子里的面团,共有50多个,包括45个小号面团;5个中号面团;2个大号面团。这些过期的发酵面团,表面黏糊糊的,有的还有大的空气泡泡。在现场还能闻到面团散发的味道。
据了解,按照要求,过期的食材,必须有专门的处理渠道和途径,放在冷库里和备用的食材放在一起,显然是不合适的。
对于这个问题,“棒约翰”的值班经理解释道,过期面团主要用来给新员工的,自己的店里场地小,晚上打烊的时候,员工们就将这些材料一起放进了冷库里面。
销售记录显示,在这些问题面团的生产时间里,店里已经销售了几十张比萨饼,但这名值班经理承认店里曾使用这些比萨面团制作比萨。
不过,细心的调查人员发现,在比萨制作间有同样批号的面团。面对调查,一名员工承认,他们早上刚刚使用了过期面团。“棒约翰”值班经理随即表示,最近新来员工比较多,对操作流程不是太熟悉,可能存在误用过期面团的情况。
29日上午,记者再度来到棒约翰大桥北店时,发现该店已经停业,门前着“内部修整,暂停营业”字样。上海棒约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营运总经理丁亮已经赶到了该店,他此行是专门处理棒约翰面团事件的。
据介绍,在28日下午赶来南京的上,丁亮先行了解了情况,并在电话中要求立即先行关闭该门店:“关停门店是我们自己的决定,并非(食)药监局的硬性要求,但我们认为,在问题解决之前,先行关闭是对自己和顾客负责任的态度。”
棒约翰方面表示,绝不姑息大桥北棒约翰店的不当行为,已责令该店立即停业整顿。此外,大桥北棒约翰店事件属单店行为,棒约翰将以此为鉴,更严格管理控制各地区门店的行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那究竟是误用,还是另有原因?调查人员在检查面团进货表、销售表以及库存数量时发现三者之间的数字有较大的出入。面对,这位经理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订货经理失误,货订多了,过期面团昨天按理应该全部处理掉,而实际上用掉了,做了比萨,一共42个。
随后,浦口食品药品监督局的执法人员对这家“棒约翰”的冷库、制作间的原材料,全部登记造册、拍照取证,并要求对方尽快设置“退货区”,专门区分摆放过期食材。
浦口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张副局长表示:前几天刚刚在这家“棒约翰”比萨店查获了上海福喜的产品,并根据要求进行了封存。就在他们部署具体要求的阶段,没想到,“棒约翰”依然使用过期原材料制作食品。而在随后的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部分肉制品可能存在过期变质的迹象,随即通知疾控中心前来取样。
“它是世界三大比萨品牌之一,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为了制作出新鲜味美、广州地板打蜡。口感独特的比萨饼,棒约翰使用地道材料、独特工艺和高要求标准制作饼体,获得了顾客的一致认可。棒约翰自1984年开设第一家比萨餐厅以来,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品牌的承诺“更好的馅料,更好的比萨”。如今,棒约翰已经被大众广泛认可,成为高品质比萨的代名词,并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印度等地已经开设了超过4000家连锁餐厅。”